Close
banner banner
N E W S R O O M

最新消息

March 05,2025 企业活动

大肠癌年轻化!专家提醒:45岁起定期筛检可降死亡率40%

一名三十五岁男性上班族,平时作息正常不烟不酒,但近日体重下滑,且不时出现排便异常、血便的现象,经大肠镜检查后,确认是大肠癌一期。台大医学教授邱瀚模表示:「性别及年龄已不再是判断大肠癌的根据,若有大便潜血反应,一定要尽快安排大肠镜的检查!」

台大医学教授邱瀚模,建议45岁开始,每两年进行粪便潜血反应筛检,也强调瘜肉不一定是癌前病变。

由财团法人惟生医学文教基金会主办的「美丽人生系列讲座」,推广健康医学知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,董事长林鹤雄不仅是医学专家,更致力于预防医学,他表示:「健康并非医疗的终点,而是从教育开始的生命工程!」

赞助此一系列讲座的传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、LinkCom联宝电子,长期以来都持续关怀孩童、长照等相关的公益计画,除了落实企业ESG精神,也希望创造一个充满希望跟良善的未来。

财团法人惟生医学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鹤雄(左一)致力推广预防医学,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内科临床教授邱瀚模(中)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发现,台湾已经是全世界大肠癌发生率的前三名,而大肠癌也占了癌症发生率的10.2%,邱瀚模强调:「粪便潜血检查可以减少四成的死亡率,二期以上大肠癌减少三十四%。」

2025年开始已经下修大肠癌筛检年纪至四十五岁,有望让发生及死亡率再降低。

财团法人惟生医学文教基金会主办「美丽人生系列讲座」,推广健康医学知识。

邱瀚模也点出,1960年之后出生的世代,大肠癌的年轻患者明显增加,愈晚出生的世代罹病率愈高,除了缺乏运动,摄取过多加工食品外,研究也发现,台湾年轻癌友的基因变化与年老者不同,也与其他国家不同,不确定是饮食习惯,还是化学药物造成,也可能与肠道菌生态发生变化有关,恐怕还需更多研究数据才能进一步确认。

45岁开始,每两年可以进行一次免费的大肠癌筛检,定期做大肠癌筛检有多重要?邱瀚模说,大肠癌筛检是少数能同时预防「发生率」和「死亡率」的癌症筛检,更可以帮助自己远离疾病风险。根据数据显示,全世界将筛检年龄从50岁下修至45岁,这项措施确实已经收到效果,分析多年数据发现,定期做粪便潜血检查的民众相较于从未做筛检者,大肠癌死亡率可降低约40%。

大肠癌的存活率,跟「期别」有很大的关连性,邱瀚模教授表示,统计发现,五十至七十四岁的大肠癌患者中,经由筛检发现的零期和一期早期患者,约占五到六成,而早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达95%至100%,「几乎是可以完全治愈」。相反的,如果大肠癌进展至第四期才诊断出来,五年存活率只剩15%至16%。

透过大肠癌筛检发现的患者治愈率高,而有症状就医才被诊断出的第四期患者却达两成之多,可见筛检对于降低大肠癌死亡率非常有帮助。

过去,五十岁以上才有大肠癌风险,近年来发现40至49岁的大肠癌患者数量,与过去二十年相比已经呈现翻倍,邱瀚模强调,这个年龄层经常是家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,罹癌代表家庭的负担将会增重,因此有症状就要尽快筛检。常见症状有出血、排便频率变化、大便变细、腹部疼痛或硬块、体重减轻等。即便没有任何症状,也强烈建议四十五岁开始,每两年就进行一次粪便潜血反应的筛检,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」不再是口号,而是真正能降低死亡率的生存密码。
转载 经济日报 /记者郑芝珊 报导
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35/8585297

 

SHARE:
G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