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美科技竞争、供应链重组、AI浪潮等趋势,导致全球产业环境剧烈重构,过去成功方程式一夕失效、不确定成为常态的时代,领导者如何重建决策框架?台大E势泮(台大SEED)提供了另一种选择,不给标准答案,而是训练「破框思维」,透过系统学习、策略仿真与跨域连结,在动荡中找到锚定的方向。
中美科技竞争、供应链重组、AI浪潮等趋势,导致全球产业环境剧烈重构,过去成功方程式一夕失效、不确定成为常态的时代,领导者如何重建决策框架?台大E势泮(台大SEED)提供了另一种选择,不给标准答案,而是训练「破框思维」,透过系统学习、策略仿真与跨域连结,在动荡中找到锚定的方向。
学会学习 从知识累积到思维重塑
台大管理学院产学发展副院长谢明慧指出,面对变动不安的时代,企业领导者最需要的,不是更多知识,而是「学会学习」。她认为,过去的成功经验常是最大的学习障碍,「承认旧方法失效,几乎等于否定自己,但这正是破框的起点。」
在E势泮的课程设计中,「破框」并非抽象口号,而是一套具体的学习历程。课程设计主轴是让学习成为习惯、透过反思内化知识、辨识值得学的方向。其中最具特色的「反思机制」是课程的灵魂,每月的小反思,让学员检视行为与思维的改变;学期末的大反思,则回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这种循环设计,可以帮助领导者将知识转化为可行的思维模式。「有别于 EMBA的管理训练,E势泮同时结合宏观的国际政经视野与微观的人文心理锻炼,让决策者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清晰判断。」
心智转型 从强势领导到共鸣文化
谢明慧提到的「学会学习」,是领导者面对变动现实时的行动准则,全球动力科技总经理陈俊男,正是破框精神实践者。他认为在不确定时代中,领导者必须主动打破自我边界。「我们公司专注于军警XR模拟训练,深知在高风险决策环境里,英雄式领导已成过去,唯有具备集体思辨与快速应变的组织才能应对变局。」从E势泮课程中,他体悟到领导者必须具备「四颗心」,正直心让团队诚实对话;气度心能虚怀若谷、海纳百川;胆识心使人敢于承担错误;好奇心则推动持续探索新知。他特别引用E势泮讲师–前Google 总经总经理简立峰课堂上的提醒:「当 AI 来临,第一个要革命的就是自己。」这不只是技术启示,更是心态与决策逻辑的转折。
破框,不只是个人心智的重塑,更是组织思维的再造,当领导者敢于改变自我,企业也必须重新定义「稳定」与「成长」,以新的行动逻辑应对不确定的时代。
联宝电子董事长谭明珠回忆2018年,中美贸易战开打时,台商面临选择,她决定趁势进行企业自动化转型及上柜计划,打造自主供应链。这个逆势决策来自她对产业趋势的洞察,低成本时代已终结,未来竞争在于价值生态平台,因此联宝电子随即调整策略,着手全球战略布局,并在新北市购置1,000坪办公厂房,提升企业转型竞争力,并从发展B2B同步开启B2C的商业模式,深化终端客户的连结服务,同时透过LinkedIn拓展全球人脉,跳脱制造业框架,吸收跨产业思维。
E势泮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她的策略思维。「课程中的多元视角,让我在决策时能更全面评估。」她强调,台湾企业的优势不在规模,而在于「策略结盟」,与日本的深度技术、欧洲的质量标准、华人网络的市场通路形成互补。这种从「制造代工」到「生态协作」的转型,正是破框思维在产业实践的具体展现。
从不确定中找到前进的沉着和勇气
在多变的时代里,陈俊男认为,破框要先谈人本,「企业的转型不只是技术或市场策略的调整,而是文化底蕴与价值信念的回归。」谭明珠则强调韧性的重要性,她指出市场变化比以往更快,除了洞察力,更需要快速判断与响应的能力,「决策不是单向命令,而是与团队产生共鸣。真正的领导力,是让伙伴共享价值观,让共鸣在团队之间延续。」
谢明慧最后表示,E势泮课程的价值,在于协助企业领导者从宏观层面理解全球变局与产业重组,并在微观层面培养心理韧性与策略弹性。学员不仅在课堂上吸收新知,更在反思与实践中,以破框思维重新定义自己以及组织的角色,继而锚定正确的方向。 从不确定中找到前进的沉着和勇气。
轉載自 天下雜誌 報導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37987
